OKR实践中的痛点(3):破3旧,迎3新!
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中,我们对于OKR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之前客户一直使用OKR,我也并没有特别在意,感觉他们已经使用多年,应该不是问题。
但是在敏捷转型接近一年后,发现他们使用OKR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所以从2019年10月开始我逐步的关注他们OKR的使用情况,并开始介入。逐步的发现他们的OKR没有进行价值梳理,而且并没有区分“任务型OKR”和“挑战性OKR”,团队使用OKR的过程中,基本上对完成度采用“佛系”态度,属于完全的放飞自我型的。
交流了几次后,客户能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问题,并开始和我一起进行价值梳理和团队授权,也不断的总结。
首先,我们总结出来了原有工作模式:“旧3驱”:
- 老板驱动:工作全靠老板推动,只有Boss关注的事情,推动的力度才够;
- 事件驱动:客户需求推动 & 客户投诉,有时间压力、收入压力、鄙视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推动团队的聚焦,事情才能有效推动;
- 悲剧驱动:在线的质量问题、bug、奔溃、客户赔偿等,让公司处于信誉危机时,才能逼迫团队反思和弥补。
很多公司和团队就是靠着这样的“破三轮”开拓了第一桶金,或者在危机边缘摇摇欲坠,但是又完全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敏捷转型的过程,以及全新的“OKR玩法”,带着大家逐步正视业务前端诉求,理解接近客户的团队和小伙伴的压力,使越来越远离客户的开发和支撑团队带着“对客户的敬畏之心”,支持前端业务团队的直接诉求。这个过程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完全的体现了组织的要求和期望,逐步的形成了“新3驱”,形成了新的氛围和诉求:
- 价值驱动:面向业务和价值,达成价值牵引的做法,识别团队中最重要的事情,和最能产生成果的事情,而不再盲目的进行开发。
- 目标驱动:细化以季度、月度、周和天为单位的工作节奏,理清核心目标和实现路径,用目标的共识和共创促进团队工作。
- 产品驱动:抛弃项目和技术视角,不再关注于我会什么,做什么,而重新审视工作,从上向下和从下而上的重构产品,明确系统思维的重要性,从全局考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未申明原创且有标明来源途径版权的内容均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同时如若未注明版权信息得可能网本站编辑人员未能及时找到原作者信息,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北极星OKR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版权成果。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