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裁任正非:全线收缩,我们首先要活下去!
复杂多变的市场,大厂也预感到危机四伏
8月23日,华为内网近期发布了一篇名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文中提到:“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加上疫情影响,消费能力会大幅下降,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还有市场的压力。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应该放弃。”
任正非进一步表示:“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要面对现实。”
如今,疫情的反复横跳再加上市场的高度内卷,经营亏损、融资失败、招聘困难等等问题,一面是寻求生存和出路,一面是员工的善后,所有的压力都在创业者身上。就在今年,腾讯、京东等大厂,也都传出了裁员数万人的消息,各种令人琢磨不透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把这个数字化时代艰难的形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外界冲击还未收场,内部管理早已“一地鸡毛”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只有老板自己知道。员工至少有一点是好的,社会的激流没有直接打在他们身上,企业可以作为员工的避风港。逐渐地,大家就会对老板会议上的激动、平日里对绩效的疯狂追求表示不理解了,可那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晓呢?
说不定那一天,老板忙里忙外,突然就发现,大家都跳槽了,老板还吃力不讨好,背后被员工指指点点,这种场景,在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一直在反复上演。
当然,员工跳槽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很多互联网公司,老板平时一个比一个忙碌,也从来不关注大家的想法,不知道大家平时是如何和团队做沟通,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很多员工在平时为了完成指标竭尽全力,但就是差了一点,却因为这一点点任务的不达标而被扣了钱,挨了骂。更有一些严苛的规定,高强度的指标,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来给大家算薪酬,很多员工嘴上是什么也不说,内心早已苦不堪言。等到关键时刻,直接打自家老板一个措手不及,这种常规操作,管理者还见得少吗?
在市场的高压竞争下,企业所面临的的挑战日益增加,员工和老板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隔阂,会议频繁召开,沟通成本日益增加。此时,老板在面前带头冲锋,但员工却不能及时地跟在后面。团队之间一盘散沙,没有协同也没有形成足够的凝聚力,形势万分危急。
还有的公司都喜欢谈使命愿景,但是这些对于员工而言又能说明什么呢?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老板喜欢画饼、谈情怀呢?会不会觉得这些玩意很虚呢?
这样的场景肯定不少,毕竟员工工作的前提是赚钱和生存,其次才是享受生活、实现价值。要是员工人人都看着墙上的口号工作,试问,员工的斗志在哪里?还有很多员工都不知道自身的价值何在,又还能坚持多久,长期下去,员工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怪圈,毫无成就感,然后开启摸鱼之路。这样下去,公司难以储备人才,对于企业发展也是百害而无一益。
细数前人的经验,OKR即是答案
外部环境的压力源自于时代,这是所有企业都不可避免要去考虑的战略问题。而现在更加关键、更加迫切的,还是出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想要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看看前人的宝贵经验。
如果说任老爷子的发言为我们阐释了一种居安思危、审时度势的大格局,那么在20多年前,谷歌内部所开启的管理变革,则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众所周知,谷歌当年可是连一个完整的会议室都没有,一群人就围着一张破旧的乒乓球桌讨论着零零散散的管理方式,讨论着公司的未来。得益于在1999年,目光长远的投资家约翰杜尔先生慧眼识人,看到了谷歌的发展前景并把OKR(目标关键成果法)这一组织管理工具带到了谷歌。
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当即认定了OKR的价值并决定全员推广实施。一个几十人的初创团队,在无人问津的地下车库,依靠着OKR这个看似简单的框架结构,实现了高速的增长。如果说,谷歌今天的成功可以作为我们借鉴的榜样,那么当年谷歌选择OKR的决定,就是我们进行实践的向导。不要忘了,正是OKR把那群高度自驱的年轻人协同了起来,才有了今天的瞩目成就。
所以说,为什么OKR会在国内一直盛行?为什么OKR会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都纷纷走数字化路线,原因也在这里,为了能够兼顾员工的想法,统一大家的目标,管理者们都在煞费苦心,摸索大企成功经验,学习外国先进管理模式,就是为了能生存下来,能找到经营管理的最佳方式。
践行OKR理念,我们一直在路上
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OKR肯定早就不陌生了。作为起源于英特尔,发扬于谷歌的目标管理工具,无数次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功能。
北极星OKR作为深耕行业数字化领域多年的团队,凭借其广泛的行业积淀,为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了OKR数字化的落地和转型,通过与客户的深入合作,不断践行着OKR的管理思维,让更多企业管理者明白了,OKR不仅仅是网状协作的目标管理工具,更是高效的沟通系统,是一种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先进思维!
这个时代,从来都没有旁观者,领导者们需要时刻保持着居安思危的态度,在管理方法上、在战略规划上要时刻清醒。不管时代如何洗牌,唯有思维上的源源活水,唯有敢于接受和承认新事物的勇气,才是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资本。大厂况且在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我们又如何能止步不前呢?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