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的核心,如何占领客户的心智
放眼如今的时代,如果要想成功,想要打响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要回归现实。而真正重要的现实,就是潜在顾客心智中早已存在的认知。
但想要标新立异,在心智中创造原本并不存在的事物,变得日益困难,甚至不可能。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新连接已经存在的联系。我们对“太多”的真正含义完全没概念。
现在,很多超市都拥有几万的存货单位,客户到底能记住哪一个牌子呢?那些过去可行的战略,对如今的市场已不再有效,因为实在是有太多产品、太多公司以及太多营销噪音了。
在广告铺天盖地的时代,该怎么做
我们已成为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今天国内的年均广告费用,已经达到每年800多万元。面对如此高昂的广告费,投放者又得到了什么呢?
要说你的广告有多大的轰动效应,就是在严重夸大信息的潜在效果。这种自以为是的观点与市场上的现实情况是脱节的。在如此嘈杂的传播环境中,提高有效性的唯一希望,是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聚焦于狭窄的目标以及进行市场细分。一言以蔽之,要进行“定位”。顾客的心智为了防御海量传播,会筛选和排斥大部分信息。通常来说,心智只接受与其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相一致的信息。
成百上千万的资金虚掷于试图以广告改变人们的心智上。心智一旦形成认知,几乎不可能改变。广告这种微弱的传播力量当然更不可能做到。“我已经打定主意了,不要再以所谓的事实来迷惑我!”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一般人可以接受别人说一些他们一无所知的事情。
在泛滥的市场中建立心智,从来不简单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们唯一的防御就是让心智极度简化。不要试图改变人们的心智,成了定位理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是营销人员最常违背的一条原则。
说实话,每天都有很多公司在浪费数以百万计的资金,试图改变潜在顾客的心智。除非能废除一天24小时的自然法则,否则人们就无法把更多信息塞进心智。一般人的心智已经像滴水的海绵,只有挤掉已有的信息,才能吸收更多的信息。
然而,我们却持续不断地把更多的信息灌进已极度饱和的海绵中,结果,我们会为自己的信息无法被接收而感到失望。当然,广告只不过是传播之冰山一角。我们采用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相互沟通,其数量更以几何级数进行增长。媒体本身可能不是信息,却大大影响着信息。媒体更像一个过滤器,而非传递系统。只有极小部分的原始信息最终会进入接收者的心智。
把核心卖点摆出来,才能快速建立心智
应对传播过度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极度简化信息。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你一定要摒弃含糊其辞的词语,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极度简化的必要性。这其实是一项筛选工作,你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联邦快递是“隔夜送达”,佳洁士是“防蛀”。
一旦顾客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阻碍信息发生作用的是传播的信息量。只有当你领悟到问题的本质,你才能通晓解决之道。当你想传播某个品牌、某个产品,抑或是你自己的优点时,你得把着眼点从内部转向外部。问题的解决之道,并非存在于产品中,甚至也不在于你自己的心智中。问题的解决之道,存在于外部的潜在顾客的心智中。
换言之,由于能进入顾客心智的信息是那么稀少,你应当忽略信息的传播方,而聚焦于接收方。你应当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反观之,通过聚焦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筛选信息的过程,同时也学到了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的原则与观念。
最后的话
今天,在日渐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无数企业已经把发展战略转变成了在客户心中建立心智。但是这一战略又何其困难,想要打破客户的固有认知,让自己的品牌价值在客户心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就可以突破的。
但即便如此,广告投放仍在继续,销售渠道仍然需要开拓,优化产品质量,打造优秀品牌,建立客户心中的认知。为了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了实现像国内知名品牌那样的稳定地位,无数创业者们,一边摸索一边调整方向,竞争依旧激烈,优胜劣汰也从来如此!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