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一直喊口号,日常工作老是跑偏,根本问题出在哪?

为什么在你的团队中,那些OKR就像空中楼阁、像摆设一样,员工们爱理不理,管理层也是无人问津?为什么大家都不重视OKR,总觉得有没有这个框架都一样?OKR的存在和顺利推行,究竟应该依托于什么呢?

“任务”管理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来自于一个个目标的达成,有目标自然就要有任务了。缺少任务的目标往往只是喊口号、是形式,而缺少目标的任务则是方向不定,意义不明。空有宏伟的目标却不落地,大家面面相觑无从下手;每天忙里忙外,大家似乎都很投入,最后的成果却五花八门,一问为什么要做?集体懵逼。

基于此,北极星OKR独创了OKR+T 的结构,而T就是指任务。有了明确的关键任务,围绕任务来谈行动路径,才是靠谱的目标管理

用我们北极星团队的话来总结就是:

目标是统一方向:决定团队要去哪里,目标要清晰,要做正确的事。

成果是统一语言:团队和员工要讲输出的成果,而不是说自己做了多少事情。

任务是统一行动:紧紧围绕目标制定关键任务,确保工作计划不跑偏。

这三者,密不可分,梳理了其中的关系,也就进一步地理解了OKR!

北极星的“OKRT”,让工作流程清晰、有始有终

在日常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大家都可以围绕着OKR来创建与之相关的任务,并与成果进行关联。如果创建的任务需要其他同事的协助,也可以设置参与人。任务可以是自己负责,也可以派发给别人执行。有了关键任务,就能够确保行动计划不会偏离目标,防止瞎忙。

那么,创建好任务,问题就解决了吗?举个例子,有个市场运营人员,他每周要统计数据、要在渠道按时发文、要对推送内容和设计物料进行把关、要准备各种营销活动、还要留意竞对的信息、追踪线索的来源等等。那这样的话,一个成果下面可能就有十几个任务,那对于运营人员来说,最优先的任务是哪几个呢?

所以我们在系统中,还准备了一个任务四象限看板。有了它,就可以对任务进行轻重缓急的归类,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搞清事情主次,避免临时救火。

还有不少企业,可能对OKR急于求成,一上来就是全员实施,让员工们都去制定OKR。这样效果可能并不好,指不定在员工眼里也只是“为了创建而创建”“形如KPI一样的OKR”“缺乏挑战性的OKR”!

我们的系统可以支持主管制定OKR,而员工只做关键任务。让员工通过任务来支持部门目标的达成,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建立起对“成果”的概念,从而加深对OKR这个框架的认知。在主管派发任务时,还可以设置时间节点、优先级、审核人等等,帮助追踪任务进展,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最后的话

就如今OKR在企业推行的现状来看,并不容乐观。真正想用好OKR,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理解OKR的价值、理解它存在的意义,这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

你的企业用OKR的动机是什么?是否留给了OKR足够的时间?执行OKR的流程又是否规范?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时刻去思考的。

这也是为什么数字化系统广泛存在的原因。北极星OKR可能无法让大家都成为OKR推行的高手,但是借助这一系列的功能,借助这个既定的框架结构,将为企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流程把控上,在沟通反馈上,也会创造更多意外的惊喜!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