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好OKR?可能是企业文化不匹配
OKR,全称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是一个最早应用于英特尔的绩效管理工具,后来很多知名企业,如谷歌、领英等也加入使用行列,收到不错的效果。很多国内企业,像百度、京东、字节、绿城、海康威视、宁德时代等等,也在使用OKR。
OKR脱胎于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O指目标,KR指关键成果,一个是定性,一个是定量。
OKR不是一个绩效考核工具,而是一个目标牵引工具。
01、OKR的五大收益
使用OKR能给组织带来哪些收益呢?
1、更好的沟通
OKR背后有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协作思维。整个组织的O,不可能只靠一个部门来实现。一个部门的KR,也不可能只依靠一个员工来实现。良好协作的背后离不开良好的沟通。
所以,OKR如果定了之后不沟通,或者不是一起来设定,尤其是上下级之间不是一起设定,就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2、敏捷
设定好的OKR是要根据一定的周期做调整,尤其对于业务变化比较快的企业来说,有可能一个月就会做一次调整,也正是这种频繁的周期调整可以让行动更敏捷。
3、聚焦
我们不鼓励一家企业或一个管理者去定很多的O,一般情况下3—4个O就足够了,相对应的KR也是3—4个左右,这样才能聚焦,确保每位员工都清晰理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4、公开透明
可能在很多企业里KPI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中,这并不是硬性要求,而对OKR来说,公开透明是硬性要求,这样有利于团队成员和部门之间的协作。
5、前瞻性思考
OKR的O强调的是雄心壮志,要有对实现伟大目标的憧憬,能充分激发我们去做面向未来的思考。
02、用好OKR的关键前提
根据我辅导企业落地OKR的经验,OKR要用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就是在组织中要有有比较开放的文化,大家喜欢分享,愿意投入,有一种围绕目标努力工作的文化导向。
原来很多企业制定目标是自上而下拆解下去的,下面的人被动执行,OKR则要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很好地结合。
尤其现在企业越来越大,而跟客户接触最多的是基层员工,需要他们能够把客户需求的变化、渠道的变化等信息及时反馈上来,这样的反馈的发生,就需要开放坦诚的文化来支持。
03、设定OKR的原则
1、目标有明确方向,鼓舞人心
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
比如,“拿下美国地区咖啡零售市场”,虽然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方向,但它是充满雄心壮志的;比如,“打造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销售推广团队”,这也是一个好目标。
而像“用户增加一倍”,这就是一个不好的目标。
这是OKR跟我们传统认知会不太一样的地方。所以OKR特别考验团队的自驱力。如果团队的自驱力不够,就会很难让他们去制定一个能够鼓舞人心的目标。
2、KR下要有关键任务
这是OKR在中国企业中落地很有必要的一点。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好孩子,要听话,妈妈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等到工作了,就变成老板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对于为什么要读书、工作,是缺乏思考的。
所以让员工去写O和KR,往往他们很难写出来。或者干脆把KR(关键结果)写成关键任务,只定义了要做什么事,但是对关键结果没有定义,导致经常出现员工不对结果负责的情况。
而设定O和KR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要大家去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成了以后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果,把这个想清楚之后,再去想如何做,也就是关键任务。
04、OKR用好的三个评判标准
OKR的核心价值,一是能够承接战略,让我们聚焦;二是能够帮助组织高效协同;三是可以点燃员工,激发员工更好地往前奔跑。
所以,评价OKR体系有没有做好,可以看三点:
第一,可以看战略目标是否达成。
第二,可以看看团队是否比原来更加高效,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有没有更好。
第三,可以看员工的参与度有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或者说干部队伍是不是比原来壮大了,优秀人才是不是更多了。
05、OKR的适用范围
OKR更适合新业务还是老业务?
理论上来说,对于那些流程非常清晰的业务,用KPI去考核就好了。而对于创新型业务,因为要更多鼓励大家发散思维,去挑战,去创新,所以更适合用OKR。
当然,老业务也不可能一直维持不变,也会需要一些小的变革或创新。如果对业务效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客户体验有追求,那也还是可以用OKR。
尤其对于管理者来说,不能一直沿着老路走,而应该要思考如何变革,如何创新,用新的思维方式找到新的大陆。
口述|秦添、欧德张 整理|布道君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