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哪些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我国政府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哪些原则,是确保其有效实施的基础。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详细阐述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通过建立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价、运用绩效结果等手段,对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果进行持续性改进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3.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4. 增强政策实施效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坚持的原则

1. 绩效目标导向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导向原则要求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都要以绩效目标为依据,确保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

(1)明确绩效目标。在预算编制阶段,各部门要结合职责、任务和实际情况,明确绩效目标,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

(2)分解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阶段,要将绩效目标分解到具体项目、具体任务,形成可操作、可量化的绩效指标体系。

(3)评价绩效目标。在预算监督阶段,要对照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价,分析预算资金使用效果,为预算调整提供依据。

2. 全过程管理原则

全过程管理原则要求预算绩效管理涵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闭环。

(1)预算编制阶段:强化绩效目标设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预算执行阶段:加强绩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预算执行效果。

(3)预算监督阶段:开展绩效评价,运用评价结果,优化预算管理。

3. 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要求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1)公开预算绩效目标。让社会了解政府预算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

(3)公开预算管理过程。通过公开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的信息,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4. 责任追究原则

责任追究原则要求对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追责,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

(1)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明确各自职责,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

(2)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强化考核激励。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作为考核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激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5. 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原则要求预算绩效管理不断优化,实现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持续提升。

(1)建立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指导其改进预算管理。

(2)完善政策制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相关政策,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3)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预算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

三、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我国政府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坚持绩效目标导向、全过程管理、公开透明、责任追究和持续改进等原则,有助于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原则,将其贯穿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北极星OKR中做目标,在北极星绩效系统中做成果评定,辅助OKR执行与绩效评分;支持OKR数据同步导入绩效系统,给评分带来更多参考。覆盖互联网、金融、文旅、餐饮、 贸易、电商等多个领域,携手打造卓越品牌。欢迎电话15274906496(微信同号)咨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