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涛:战略规划缺失,企业的六种“死”法
百森智投创始人冉涛老师在他的分享中提到:企业想要发展,战略规划必不可少,因为企业发展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过去,不少中小企业不用考虑战略,盯着大企业的做法,挖点人、抄袭下产品,借助成本优势,似乎前路尚佳。但在后疫情时代,市场愈发向头部企业聚集,跨界融合也越来越频繁,再加上5G以及物联网时代的蔓延,无论企业大小都要深入探讨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如果企业战略缺失,势必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而每种情况也恰好都有对应的经典案例。
缺乏客观分析,“死”于按部就班
盲目照搬过往的成功经验,说明企业缺乏客观分析,对行业、客户以及竞争对手的分析不够透彻,不仅难以看清未来的方向,更找不到哪些是机会。典型的就是诺基亚,按部就班导致其成为了智能手机时代凋零的王者。
缺乏科学的分析,“死”于机会主义
盲目追求市场的热点,每一个机会都想抓住,但最后却什么都没抓住。乐视可以说是热点风口上的陪跑者,曾经什么热门就做什么,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中却缺乏坚实的技术和产品支撑,每个领域都无法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最终成为了一个搅局者,自己也没有任何增长。
战略缺乏投入,“死”于迷信资源
只有短期的规划,没有中长期的规划,制定的更多是目标而非战略,将会错过大量的机会。曾经联想内部争斗,一方面想要走技工贸路线搞芯片产业,而另一方面想走贸工技路线搞电脑销售,最终贸工技路线取得胜利,但在如今芯片盛行的年代,只有短期规划的联想,已经丧失了深入发展的机会。
缺乏统一思想,“死”于老板自嗨
很多战略都停留在企业拥有者的思想中,而没有向中高层主管有效传递,结果很多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偏离路线,根本无法真正实现。巨人集团曾经缺乏权利制约,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但是集团在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内部管理浮躁而混乱,内控缺位,各类违纪、违规、违法案件屡见不鲜,最终集团资金断流,巨人一夜崩塌。
缺乏可操作性,“死”于自以为然
停留在假想的“口号式”战略,在商业模式上是得不到市场验证的,战略更无法落地,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这样的战略只会让企业“死”于自以为然。典型的就是OFO,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所以“押金挣钱”的模式最终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缺乏执行动能,“死”于光说不练
制定的战略计划只停留在纸面上,组织和人才无法支撑计划达成,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一来企业只是在原地踏步。
以上就是企业战略缺失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当前这个时代,可想而知战略的重要性有多大。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