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绩效考核到底怎么了?

说到传统的绩效考核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绩效考核的经典故事。

传统绩效考核到底怎么了?

大家知道唐僧团队是一个很知名的团队,有一天,唐僧团队乘坐飞机去旅游。旅游途中乘坐的飞机出现了故障,需要跳伞,不巧的是,飞机上只有三把降落伞。为了做到公平,唐僧对各个徒弟进行了考核,考核过关就可以得到一把降落伞,考核失败,就跳下飞机。

师父问悟空,“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呀?”悟空答道:“一个。”师父说,“好,答对了,给你一把伞。”接着又问沙僧,“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呀?”沙僧答道:“一个。”师父说,“好,也对了,给你一把伞。”八戒一看,心理暗喜:“啊哈,这么简单,我也没问题!”于是,高高兴兴的等待师父出题,师父的题目出来,八戒却跳下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师父问的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八戒当时就傻掉了,直接就跳下去了。这是第一次旅游。

过了些日子,师徒四人又乘坐飞机旅游,结果途中,飞机又出现了故障,同样只有三把伞,师父只好再次出题考大家,先问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悟空答道:“1949年10月1日。”师父说:“好,给你一把。”又问沙僧,“中国的人口有多少亿?”沙僧说是13亿,师父说,“好的,答对了。”沙僧也得到了一把伞,轮到八戒,师父问道:“八戒,中国13亿人口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呀”?八戒当时跪倒,眼一闭,跳下去了。

第三次旅游的时候,飞机竟然又出现了故障!这时候八戒直接对师父说,“师父,你别问了,我跳。”然后纵身一跳,师父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可怜的八戒呀!师父这次有四把伞!”

笑过之余呢,我们仔细想想,这个故事发生的情况在我们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呢,其实经常发生。当我们的主管在给员工设定绩效指标的时候,没有经过与员工沟通,就给员工设定了过高的绩效指标,并强制分配给员工,而员工发现根本完不成的时候,就会丧失了信心,直接就放弃努力。这样一来,考核指标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违背了我们设定绩效考核的初衷。

我们企业做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传统的绩效考核好像成了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就像上面的唐僧团队发生的事情一样。

那么,传统绩效考核到底还有用吗?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或许能看出些端倪。

首先,我们正进入一个空前变化的时代,我们叫做VUCA(乌卡)时代,即充满“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在VUCA时代下,外部信息瞬息万变,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是时刻在变动的。而传统绩效考核模式存在一定的管理滞后性,我们年初确定了企业一年的指标,到了年中或年尾再考核,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尤其是对高创造性的工作更是如此。绩效标准不对口了,考核的结果自然也失去了意义。

传统绩效考核到底怎么了?

其次,传统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二八原理”,即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绩效考核的核心在于提炼关键指标。如果企业提炼的关键指标过多,那么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势必又会很高,显得得不偿失,员工也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力往哪里使,工作没有聚焦。而企业提炼的绩效指标不够全面的话呢,又无法保障公司的整体效能提升,无法有效达成企业的目标。

第三,传统的绩效管理采用的是基于“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绩效管理方法,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物质激励和惩罚有着很强的关联,这就会导致员工在设定工作目标的时候,会刻意压低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水平,不愿意去设定有挑战的目标,最后在绩效评价的时候,为了给主管留下好的印象,又会刻意夸大自己的表现。由于绩效考核和价值分配之间的这种关系,给部门和个人造成了沉重的包袱,导致我们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往往是躺着就能完成的指标,而不是需要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压制了员工的奋斗意愿。

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缓慢完善进步的过程,不管我们企业采用哪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判断,合理评估自己企业的现状、目前的管理水平、企业的发展目标等等,去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绩效管理办法。

本文转自:白露讲OK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