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十大方法|六:360度评价(360 Degree Feedback):周边绩效促进战略协同

360度评估反馈(360 Degree Feedback),是一种行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方法,早在二战时期就开始应用于士兵的战斗力评估与选拔。20世纪50年代逐渐被应用于管理者的选拔与能力发展中。80年代,美国Edwards等学者正式提出360度评估反馈的概念,正式走向了企业管理实践。

 

为实现评价信息的客观、全面、可靠,360度评估反馈的来源包括三个层次:周边反馈,包括上级、同事、下级、内外部客户;组织反馈,正式任务环境下的团队评价;自我反馈。通过对被评价者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将结果反馈给员工后,帮助员工了解自身在哪些绩效维度存在不足,以开发员工潜能,塑造员工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360度评估反馈有几种适用场景。

 

(1)适合于人才管理而非仅仅用于奖惩

 

华夏基石提出人才发展SOP模型,包括人才定义、人才测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任用等五大环节。360度评价反馈在人才测评与选拔环节,可筛选出价值观、能力、业绩俱佳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维度,一方面通过“照镜子”提出培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结果反馈,让被评价人了解自己工作过程的全貌与不足,提升自我认知,从而加以改进。在人才任用的考核层面,周边绩效也在考察范围之内,提高人才的全局意识和合作态度,发挥1+1+1>3的内部协同性。

(2)适合稳定期而非初创或变革期

 

360度评估反馈对于组织环境有一个“三稳定”的要求,即战略相对稳定、组织结构相对稳定、人员相对稳定,因此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初创期的企业,人员配备不完善、上下级工作关系不明确,且企业规模较小,样本不足或碍于情面,不适合使用360度评估反馈。

 

高成长期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较快,人员变化大。变革期的企业,内部业务、结构、人员不稳定,因此都不适合采取360度评估反馈。

 

(3)360度评估反馈以批评与自我批判精神为基础

 

信任、坦诚、开放的组织氛围是360度评估反馈成功运用的基础。在中国企业群体至上、崇尚中庸和稳定的文化背景下,怯于变革、碍于面子、封闭自我、羞于表达是员工普遍的心态。要想取得实效,还是需要内部加强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的宣导,真正将360度变成内部反馈的有效工具。

 

(4)360度评估需要与其他绩效考核手段相配合

 

360度评估反馈面向过程和行为,属于定性评估的手段。它与结果性绩效考核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因此,企业实施360度绩效考核的前提是首先有一套基于结果考核的绩效管理工具,例如KPI或者BSC等,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员工绩效结果的多因性、多维性,加入360度评估反馈予以补充和完善。

 

360度评估反馈在企业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维度的评价主体配套相应的权重。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协同绩效评价及周边绩效评价。

 

360度评估反馈,有利于构建内部协同机制,通过周边绩效交互评价的手段,让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能够加强沟通,增进信任。

 

360度评估反馈也可落实于干部的选拔,通过基于行为的胜任力模型评估,能够发掘更适合的管理者。

 

总之,360度评估反馈,有利于协同,有利于合作,有利于内外部客户价值的创造,有利于构建组织产业生态,有利于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企业可以利用360度考核构建内部协同机制;加强管理者能力评估;加强战略协同;增强内部及外部客户关系;优化人力资源周边环境(周边绩效考评);加强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文化和机制。

 

当然,360度作为纯主观评价,也有极大的限制性,比如让干部和员工不敢得罪人,争当老好人,容易出中庸型人才,还有可能干掉优秀的人。另外无论记名与否,360度都有可能“走过场”“走形式”,这也为企业落地360度评价反馈带来了障碍。

 

在我看来,上述问题都是因为落地时出了问题,而非360度本身的问题。而且自评和他评一定要配合。但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评价维度要明确。无论是主动性、责任心,还是沟通能力与内部协同,评价的维度要明确,维度也配套对应的行为锚定方式;
  • 评价方式要民主。上下左右内外,领导可以对下属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进行评价,下属也可以对领导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进行评价;
  • 评价权重要有所差异。不同维度的权重应有所差异,不同评价主体的权重也应有所差异;
  • 长期发展关联度强短期绩效关联度弱。态度及行为类评价,主要看长期表现和长期发展,当年的年度综合得分占比,不宜超过15%。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