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不等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应该是引导员工不去出错的工具
很多企业一谈到绩效管理,就会落入误区,把它当成是扣工资和降低成本的工具,以为通过绩效奖罚就能够很好地管理和控制员工,甚至简单指派目标、索要结果,而不考虑现实。
最终导致企业重结果,轻过程,从而无法发挥其提升员工未来绩效的作用。
拿采购这种很多企业都包含的核心业务流程来说,绩效考核,不应该去考核员工是否没有出错,而是应该考核员工是否在符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并且在事情结束之前,即分成阶段的进行考核。
具体一点来说,直接考核员工采购工作的成果如何是错误的;考核员工在采购工作中,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数据收集,分析,对比,上报,审批,执行工作是否合规才是关键。两个考核的执行过程明显纯在区别:
按照追责方式的考核的基本情况是:
采购结果--考核--追责
按照分阶段考核工作过程的基本情况是:
数据收集--考核--修正--数据分析--考核--修正--数据对比--考核--修正--数据上报--考核--修正--数据审批--考核--修正--采购执行--考核--修正。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下面这种考核方式,在员工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考核,即从一开始就在判断是否会出现问题。一层层分阶段的考核后,其员工出现错误,并最终导致采购出错的可能性已经被降的非常之低。
也只有绩效考核在过程中杜绝了错误的发生,绩效考核才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绩效考核对管理的提升效果,永远不在于处罚了多少,而往往在于避免了多少错误产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未申明原创且有标明来源途径版权的内容均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同时如若未注明版权信息得可能网本站编辑人员未能及时找到原作者信息,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北极星OKR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版权成果。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