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参与和睦家母公司私有化 医疗龙头命运曲折
8月5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NFH(又称新风医疗)拟通过合并进行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本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拟作为私有化交易买方集团成员之一,以置换股份的方式参与本次私有化,将所持NFH 7.1%股权置换持有NFH全部股份的控股公司6.9%股权,本次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复星医药指出,考虑到NFH所涉领域未来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拟继续保留对该公司投资,预计将对控股公司按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
消息发布后,复星医药A、H股双双走强,H股延续上行,早盘跳空高开一度上探,并创新高至82港元,随后受压涨幅收窄,最终报收74.75港元,跌2.25%。A股则高开至90元,盘中冲高到91.69元,最终报收87.27元,微跌0.15%。
实际上,复星医药与新风医疗的缘分早已从和睦家开始,此次参与新风医疗集团的私有化交易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和睦家1997年成立,2014年,复星医药拿下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控股权,买方财团除复星医药外,还包括国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TPG(德太投资集团)以及李碧菁的创始人团队,交易的价值约为3.69亿美元。美中互利随后实现了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退市。
5年后,2019年,复星其将高端医疗连锁服务机构和睦家卖给了新风天域。当年7月30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复星实业将与TPG等几名原和睦家股东联合,向新风天域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和睦家股权。在那次转让对价估值主要结合和睦家已开业运营的诊所及医院的估值水平,并参考其他同类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PS倍数区间,经各方协商确定为13亿美元。
复星实业向新风天域出售42%和睦家股份的对价约为5.23亿美元,其中约4.29亿美元4.3亿美元将由新风天域以现金向复星实业支付,其余9400万美元将用于认购NFC新增发行的940万股股份,以参与对和睦家医疗的运营。
交易完成后,新风天域将100%持股和睦家。后新风天域公司更名为“新风医疗集团”。交易代码将由原来的NFC变更为NFH,继续在纽约证交所交易,等同于和睦家在美上市,价值约为14.4亿美元(约合99亿元人民币)。
目前,新风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国际认可的医疗保健供应商,通过经营和睦家致力于在内地城市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保健事务。然而,时隔两年后,和睦家再度被私有化,一时间再度引发业界关注。而从新风医疗方面的消息来看,和睦家已就私有化与 Unicorn II Holdings Limited(“控股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签署了最终合并协议。本次交易公司的股权价值约为15.82亿美元。
合并交易完成后,控股公司将由新风天域集团及其关联投资实体、维梧资本、复星医药、华平投资及其关联方、高盛资产管理的私募股权业务,以及其他若干投资者实益拥有。
根据NFH已公布的财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NFH的总资产为134.16亿元;2020年度实现收入22.61亿元,实现净利润-5.32亿元。
从和睦家的整个发展路径来看,无论是美中互利、复星医药还是新风天域,和睦家都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资本化运作,也都将和睦家作为布局高端医疗领域的重要一环。
针对此次的交易动机,也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非公医疗近年来不断有政策“东风”照拂,但即便品牌强势如和睦家,在人才、医保和税收方面,仍面临不同程度的难题,不过在经历了多轮调整后,后续和睦家有望渐入佳境并实现盈利。
公立医院专门设立特需门诊或国际医疗部(中心)来提供服务,如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等。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这意味着公立特需医疗的发展将受到严格限制,给高端医疗市场带来了发展契机。
相较公立特需而言,商业医疗机构的发展却没有规模限制,而且近年商业医疗机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私立医院和诊所相继成立,成为高端医疗的主导力量。
和睦家是高端医疗的代表品牌之一,由犹太裔美国人李碧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在北京创办了第一家和睦家医院。成立之初,和睦家只有36个床位。李碧菁将其定位为“高端社区服务医院”,以妇产科为落点,首创了家庭式产休一体化生育中心,为女性孕前检查、孕期护理、生产和修复提供全套高端服务,服务对象也主要以外国人为主。
然而,随着和睦家近几年在全国的扩张,和睦家业绩处于亏损中。根据公告,2018年和睦家实现营收20.6亿元,净利为亏损1.76亿;2019年前五个月,和睦家营收近10亿,净利润为亏损8900万。截至2019年5月底,和睦家总资产70.5亿,净资产33亿,资产负债率53.4%。
直到2020年5月,和睦家披露公司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业绩报告,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4%;净亏损由4570万元增加至16860万元人民币;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亏损6770万元人民币,由盈转亏。2020年9月,新风医疗发布2020二季度业绩,营收利润双增。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5.49亿元,较第一季度增长28%,增长显著,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540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2.3%。
据悉,目前投资方依旧在对和睦家进行持续投入。据和睦家官网显示,2021年,位于北京大屯路的三级妇儿医院-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将于上半年开业;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商务区、总建筑面积达64,000平方米、规划350张床位的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将于下半年投入运营,这两家医院投入总共约25—30亿,由新风医疗和新风天域一起投入,而此次复星医药的再次加入,也将进一步加大后续和睦家的商业规划布局。
目前,高端医疗正沿着个性化、便捷化、深度化方向发展,通过会员制管理,为患者挂号、预约、就诊等开辟绿色通道,让医疗更便捷。
与此同时,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疾病治疗只是基础需求,更多的是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拓展医疗服务深度,向个性化体检、健康管理等高附加值医疗服务方向发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已成为当下聚焦的方向。然而,要想做好高端医疗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消费升级、政策放开和资本驱动的共同作用下,高端医疗市场已经进入发展阶段,2018年,高端医疗品牌数量已经达到近百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北上广等城市成为其主要市场。不过,如何才能做好高端医疗市场,也成为业内外人士探讨的热点话题。
特别是在当下,高端医疗在多年政策推动下进入了新阶段。站在新医改十年的转折点上,高端医疗在新一轮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人才、管理、资金等诸多挑战。“人才是高端医疗面临的普遍性困难,医生不仅医疗技术要好、外语要好、服务理念也要强,这对中国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讲是一个挑战,门槛比较高,人才来源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我们需要基于中国特色,招募高质量人才,然后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技能培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哥伦比亚中国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美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此外,无论是和睦家还是其他高端医疗,差异化竞争都是必然选择。同样作为布局高端医疗的入局者,在谈及当下中国高端医疗的发展建议时,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费子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找准当下医疗需求重点极为重要。在中国,医疗体系更关注与治疗本身,同时,治疗的部分已经被中国公立医院主导,因此,作为公立医院的服务承接者,如何发挥补充作用变得极为关键。
“在德国,政府对经过深入分析发现,神经康复或康复治疗确实可以为社会增加价值,所以有公共资金。相关研究也发现,在神经康复方面每投入1欧元就会为社会带来5欧元的效益,这是一个连续整体提升的过程。因此,德国针对神经康复治疗有相应的评价和标准,提升全社会卒中患者康复可及性,根据德国的标准,85%的卒中患者在卒中发病后24小时之内都可以得到神经康复治疗。所以在德国,是借助政府政策力量,实现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康复。”费子芙强调,高端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主要有两点,一是给患者做好疾病评估;二是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为此,勃林格殷格翰的霁达康复聚焦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这一细分领域,截至目前,上海浦东国际医学中心已经收入患者约600人。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