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年度演讲雷军到底说了些什么?企业管理的精髓原来都在这里!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什么劳模,更不是什么战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追求梦想,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很多网友也开始热血: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去台上和“雷布斯”一样激情澎湃的介绍我自己的产品。
而很多人看到了小米的成功,却忽视了小米的开始。
01 ·一句话,就是干!
“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傻子,在一起做一件未来可能牛逼的事情!疯子带着的是疯狂的梦想,傻子带着的是痴狂的勤奋与坚持。”

“聪明人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聪明的人都怕吃亏上当受骗,所以,真正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有疯狂的梦想加上傻傻的坚持!
很多创业者都是满腔热情的少年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然后现实让你处处碰壁,可是这就要放弃吗?

可是你要清楚的认识到一场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节奏,很多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而当大环境变化时,你再怎么纠结都没有用。
我相信有很多人,不管做什么永远要等到所有都准备齐全,开始前恨不得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失败和问题都想一遍,结果就是陷入无止境的焦虑,裹足不前。“创业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很多时候,所谓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一句话:“干就完了!”这个让我想起了谷歌一直奉行的管理理念OKR目标工作法:给一个工作的方向,至于细节,你自己去想。而很多企业就是用着KPI的思维,譬如当你决心要创立一家手机公司,如果你用KPI你可能就会做如下的规划
-
初期每天面见3位意向合伙人
-
每月对接搞定30家供应商
-
……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规划不是很好吗?但是如果像2020年这样,赶上疫情了,你就被安排隔离了,你怎么办?这个规划还能落实吗?
而OKR的方式会怎么样?看看课代表雷军是怎么做的?
雷军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想做一部最牛的手机,想让这部手机是全球最好的,但只卖别人一般的价钱,让大家都买得起。起初一听,一般人都会觉得,这不扯么,根本不可能啊。
但雷军还是做了,没硬件就去谈硬件,缺人就去码人,渠道不行就一个个死磕。思虑再多都没用,先行动起来。
那时最好的屏幕供应商是日本的夏普,但这种顶级供应链,一开始根本不搭理他们。怎么办?见不到就想办法见。
雷军各种托人找朋友引荐,后来对方终于同意说你来我们总部吧。结果那时候,又正好赶上日本大地震,核电厂泄漏,整个日本都处在核辐射的威胁中。很多事情,犹豫就会败北,完成无非六个字“别想太多,去做。”
于是雷军他们还是决定飞去日本,那趟飞机只有他们几个人,甚至连夏普总部的楼里都是空荡荡的。但也是这样,他们一下子就打动了对方,搞定了夏普这条供应链。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少说多干,踏踏实实走稳每一步。”
很多还是会疑惑,我还是用OKR的特性来举例吧,因为很多人会把 OKR 和任务导向或者目标导向混为一谈,但是 OKR 并不是单纯的任务导向或者是目标导向。

上面这张图很好地说明了 OKR 和任务导向/目标导向的区别:
如果我们采用的是任务导向(图一),那么我们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完成任务上。但是哪怕完成了任务,但是最终也没有达成目标,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场景。而如果我们采用单纯的目标导向(图二),那么虽然我们在朝着目标在努力,但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只有“达成了目标”或者“没有达成目标”。
并且因为我们没有具体把目标拆细和明确下来,所以可能会导致团队努力了很久,却依旧感觉离目标遥遥无期,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还差多少才能达成目标。这种情况下大家容易走弯路,也很容易在中途气馁放弃。
而如果我们采用 OKR(图三),则可以在朝着目标奋斗的同时,时刻思考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我们之所以要拆分 0.3、0.5、0.7 和 1.0 目标并且给出清晰的定义,就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目标是可达的 (Achievable),并且能够时刻衡量自己究竟达成了多少 (Measurable)。
在设定好了 OKR 之后,我们可以先争取完成 0.3 目标和 0.5 目标,在努力去争取完成 0.7 甚至 1.0 目标。因为通常来说,我们定的 0.3 目标是低于正常发展预期的目标。而 0.5 目标应该是按照目前情况正常发展,可以达成的目标。
而 0.7 目标则是需要我们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才有机会达成的目标。最终的 1.0 的 OKR 目标则是需要非常努力再加上一些运气才有可能达成的目标。

而雷军的1.0目标也出现:3年成为全球第一!
02·别轻言放弃,低谷也是攀登的开始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不值得一提。顺风顺水时,你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低谷逆境时,你如何应对。很多企业在设定OKR的时候信奉那句话:设定一个高挑战的目标。于是很多企业第一个OKR周期结束就奔溃了,多数员工的OKR都没实现,是不是就等于失败呢?

首先这本身就是一个原则上的错误认知,OKR的目标没有实现很正常,如同上文,雷军的1.0目标是3年全球第一,用了10年已经实现了全球第二、欧洲第一,你能说小米失败了吗?
OKR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激励执行人向着目标拼搏,“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远”!
即便遇到一些挫折也很正常,就如OKR的特性一样,及时的团队沟通反馈,以便目标方向更加的精准。
记得2014年小米进军印度市场,那时候他们一口气囤了50万台3G手机,却没想到竟然卖不动。50万手机库存滞压意味着什么?国内已经用4G了,这批手机卖不出去,就是10亿人民币的损失。这对于刚成立的海外公司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但那又能怎么办,问题来了崩溃也没用,你得扛起来。于是雷军他们就成立了“国际救火队”,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到处寻找能消化这批3G手机的渠道。却没想到,因祸得福,后来这批联系到的渠道,直接打通了小米的国际业务布局。
“成功往往不是你规划出来的,危机也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当你遇到一个巨大的危机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可能会创造新的机会。”
遇到低谷没关系,谁知道,它会不会是另一次高峰的起点呢?有问题不怕,最重要是自己要稳住,别被问题打趴下。
03·不要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相信你选择的最重要的事
“装什么X,学人家大厂用OKR,自己能整明白不?”
在某个职场APP看到有员工这么留言,有些滑稽但是也能理解这位的发言。
当你站在人群中第一个举手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敢于去挑战传统更多需要一些莽撞。
很多企业和我吐槽国内的市场为什么OKR用不好,我和他们讲环境问题。
国内的很多企业做的OKR软件直接抄袭了海外的一些成熟品牌,根本没有做到本土化,在国内市场使用一款软件不是简单的把语言设置改成中文就可以,需要考虑国内企业市场、本土的国情以及国内企业员工的接受程度等等。
但是因为有缺陷就不做了吗?我们不愿意放弃,OKR能给Google、Uber带来几何倍数的增长,国内的企业为何不能享受这样的增长红利呢?
所以北极星团队不仅要打造最适合国内企业使用的OKR软件,还打造一支优秀的培训讲师,集结国内优秀的OKR教练,势要与给每一个有需要开始OKR的企业完美落地!当然也是一个“高挑战的1.0目标”
有质疑就放弃吗?我们没有,雷军更没有。
今年3月份小米10周年的演讲,雷军赌上一切哽咽的宣布最后一次创业:造车!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在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全新的未来。”雷军在现场这样说道。
即便半年过去了,现在面对小米造车的声音仍然充满了质疑,可是这不影响一个中年男人眼含眼花的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梦想。
所以别放弃,好的选择,往往不那么理智或精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未申明原创且有标明来源途径版权的内容均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组织,需要转载可以自行与原作者联系;同时如若未注明版权信息得可能网本站编辑人员未能及时找到原作者信息,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北极星OKR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版权成果。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