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是什么意思啊?

近年来,OKR这个词越来越火热。其最早是诞生于1976年,由英特尔公司发明,但真正进入大家的视野并为大家所熟悉是在1999年:在谷歌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被投资者约翰•杜尔(John-Doerr)引入谷歌。当时刚刚成立两年的谷歌随后把OKR作为公司和团队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全公司推行。经过了互联网等科技行业十年的蓬勃发展,谷歌成为了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于是大家开始好奇谷歌是如何用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内部团队的员工并大获成功的。
在最近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和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如Oracle、LinkedIn、Twitter、华为、今日头条、知乎等,都开始学习并应用OKR这种管理方式。他们也慢慢地意识到了OKR在新经济和互联网科技时代,能够产生的显著的价值。

什么是OKR?

OKR是一种以激发员工内在动机为基本理念的绩效管理方法。OKR,即Objective Key Result。O(objective),也就是目标的意思,代表组织或团队的目标;KR(Key result),代表任务的关键结果,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做的事情和环节。简而言之,如果O代表着去向哪里,那KR则表示前进的具体路径,也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基本的方式。

OKR的优势在于,通过对O的设定,它可以让团队的目标更加聚焦,在聚焦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目标的主次分明,层次有致,同时它还可以让整个团队的工作更加协调,保持方向和行动的一致。且员工对目标的制定有很大主动权,强调在做一件事情时,需要先明确目标,找到做事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再去思考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衡量方法,即关键结果。

总的来说OKR是将目标与考核剥离,让员工自发制定目标,彻底激发员工的自驱力。

OKR的举例

相信你在很多管理、发展类的公众号文章里,看到过OKR,也许你都懒得去查什么意思。没事,今天我随手写一下OKR好了。

首先,OKR=objective+key results。用人话说,就是目标+关键结果。

光有目标是不够的,需要用关键结果来考核。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一家企业的目标一般都是由领导制定的,然后分配下去,这就是由上而下的工作分解。

但是OKR,可以先由每一位员工自己设定,最后企业把所有人的OKR汇总形成一个总目标,这就是由下而上的工作制定。

下面我如何理解OKR来指导团队管理,来举个例子。

我一直说要做一个1000人+的保险精英团队。

有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甚至冷嘲热讽,无所谓。

1000人,就是一个objective。

但是我们光有objective是没有意义的呀,难道靠我自己去招募1000人吗?这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目标。

于是,我们需要key results。

我的key results就是资深销售经理,一个资深销售经理需要有能力招募20位优秀人才。

接着,1000人=50位资深销售经理*20位组员。

我的objective就被分解成了只需要培养50位资深销售经理。

所以,我现在每天做的事都特别简单,埋头培养资深销售经理就行。

如果一个伙伴,我们培养到半熟,比如有了10位组员,但是ta的团队体系已经上了正轨,我就不用去怎么管ta了。转身去培养下一位准销售经理即可。

因此,你可以想想你的工作/生活中,有没有制定过很大的objective,然后有没有拆解成key results,方便你进行下一步工作。

前面说的是人力发展,下面说说业绩发展。

同样,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团队1000万标准保费,这是objective。

我再细分,保障险保费500万,储蓄险保费500万,这key results。

接着,我们只需要每周在团队内部复盘一下当前的完成进度就行。

剩余多少保费缺口,就和俄罗斯方块要被消除一样。

当然还可以复盘到具体个人的完成进度。
团队长,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大家都能接受并且参与的行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