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农商银行紧扣地方发展脉搏 努力实现同频共振

作为唐山主要地方银行,唐山农商银行自2013年开业以来,坚持服务“三农”、县域经济和小微企业不动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强力助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1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707.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45.4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7.9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7.13亿元,各项业务发展与地方经济实现共生共荣同向提升,彰显了地方主要法人机构的责任担当。

——将“农”字招牌擦亮,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该行始终专注“农商”定位,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省联社与唐山市政府签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有利契机,持续推进银政农合作,指导辖内支行积极与当地区县政府、组织对接,以地方特色综合体为依托,构建传导顺畅、高效便捷的信贷服务网络。以基层网点、基层党组织“双基”共建工作为抓手,到6月末,共创建信用乡镇8个,信用村403个,建档评级农户超过3.3万户,授信农户10618户,授信总额72.27亿元,发放涉农贷款9.20亿元。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主动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并通过发放政策性银行转贷款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关注生源地贫寒学子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投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98.3万元,帮助540名贫寒学子实现了大学梦想。

——将资源配置下沉,持续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该行着力培育小贷业务板块,成功搭建融资性担保、政银保、银税等服务平台,统一全行贷款利率定价,建立了项目储备制度。针对小微企业需求,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创新推出“房快贷”、“专赢贷”、“租金贷”等贷款产品,开通在线申贷服务和贷款线上审批,打造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精准对接“1+N”供应链、产业聚集区、特色农业产业等小微客户群体,深入开展“十百千”工程,强力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特别是“首贷户”营销,上半年累计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8.66亿元。积极开办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供应链贷款产品,为18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累计融资3.5亿元。

——将管理机制做活,提升信贷服务效能。针对“三农”、小微领域信贷需求特点,该行统筹建立“总行统揽重点客户、一级支行营销小微企业、基层网点联系农户”的快速协调、精准发力的良性机制。着眼贷款管理关键环节,从营销前端、管理维护后端做加法,在审批中端做减法,发挥一级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决策层次少的优势,推动“哑铃型”信贷机制高效运转,进一步优化整合信贷资源,提高审批效率。在授信审批中,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经营情况、信用情况等实施差别化利率定价管理,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切实让利于民。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避免短贷长用、人为缩短或延长期限等问题,并提前准备续贷手续,缩短存量客户续贷时间,降低企业续贷成本。

——将抗疫责任扛好,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疫情发生以来,该行快速响应“六稳”“六保”要求和抗疫复产金融政策,开展“春雨金服”行动,通过制定专项方案、研究帮扶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支持辖内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根据抗疫复产政策,该行采取适度新增授信额度、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利息延期支付、变更还款计划、减免罚息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截至6月末,累计办理贷款展期7.86亿元,办理贷款延期还款74.19亿元。针对生产抗疫物资相关企业,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如:2021年初河北疫情出现反弹,该行3天时间内对某住宅设备公司授信5000万元,并发放抗疫专项贷款2000万元,为在建隔离点配套设施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将城乡服务渠道拓宽,不断扩展金融服务覆盖面。该行加大网点建设投入力度,对地理位置差、业务发展滞后的网点进行“撤、并、转、迁”。开展“智慧银行”建设,为网点增配发卡机、填单机等自助机具,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对于物理网点空白的乡村,以满足农民基础金融服务诉求为切入点,建设金融便利店292家,并进一步打造金融服务综合体,接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同时,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构建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电子银行产品在公共支付结算、生活缴费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场景应用,目前服务城乡居民的新型收单活跃商户达到3.84万户。

——将便民惠民机制做实,大力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该行对标文明服务规范,持续推进“星级网点”建设,加快改造升级速度,上半年共有16家营业网点获评为三星级网点,完成1家旗舰店、7家五星级网点、9家四星级网点的申报工作,实现了服务品质的大幅提升。针对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专门制定服务方案,年初以来,全行开展下乡助老活动400余次,办理上门挂失等业务500余次,广获老年客户好评。该行积极组织辖内网点深入开展进学校、进校园、进企业、进集市“四进”活动,在不同层面开展“新年送福”、中高考学生送考等主题活动,以“百姓银行”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