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提的OKR,到底好在哪儿?OKR的中国布道者
关于国内管理理念的发展,明势资本合伙人曾颖哲做过三个阶段划分:
-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大家的理念是野蛮生长;
- 第二个时期是互联网时期,大家借鉴了西方流程化管理理念,在中国进行本地化创新,核心是以管理规范员工为主,服务于管理层;
- 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以赋能员工为管理理念,解放更多主动生产力。
德鲁克曾说过:"知识型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今天,越来越多中国公司以赋能员工为管理理念,以解放更多主动生产力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管理。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在公司八周年的全员信中写道:"他(德鲁克)对于目标管理的思考,启发了我们对于组织有效性的重视和OKR的实践。"
字节跳动几乎是从创立之初便开始使用OKR。据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回忆,字节跳动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开始寻找全球先进的管理方法,当时发现OKR在硅谷已经是逐渐被所有人接受的理念,在了解的过程中感受到OKR适合字节当时目标明确但市场变化快,目标实现过程曲折、复杂的情况,因此不久后就在公司内部摸索尝试,应用至今。
很多公司最开始,公司人数不多,大家在纸上写OKR,但随着团队规模逐渐变大、业务复杂性逐渐增高,这样的方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大家不能很方便地对齐、查看OKR。因此,如果要想系统化的运用OKR来做企业的管理就有必要引入一款OKR软件工具——北极星OKR
据了解,北极星OKR是跟阿里巴巴的钉钉办公平台深度打通的,在钉钉上(北极星OKR)上,点开一个人的头像,就能够进入他的OKR页面,查看、了解他的OKR以及相关进度等。OKR管理工具能够在各个流程上帮助管理者、使用者更快地实现上下对齐、目标聚焦,进而做好进度管理及协同,最后帮组织实现效率升级、组织力升级。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认为,企业服务是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输出。作为产品,北极星OKR凝聚着先进的工作方式、OKR理念。如今,走入市场的北极星OKR也在把经过验证的、具备本土化能力的OKR传播到更多领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北极星OKR作为团队的OKR工具。
以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多点"为例,其在度过初创期后,已经进入了业务加速增长、组织加速扩张的新阶段。但随着业务规模扩大、组织层级日渐复杂,公司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 当团队发展壮大到1000人之后,公司目标和员工工作难以有效关联起来,导致员工主动性不足,无法真正形成认同感并产生自驱力;
- 随着上下游协作角色变多,企业纵向目标也难以对齐,高层与基层员工的步调不统一。与此同时,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效果也不好,很难做到力出一孔;
- 由于增加了许多创新业务,旧有的KPI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契合多点的创新业务发展和管理实际。
为了解决新阶段的诸多管理痛点,多点引入了北极星OKR,企业管理方式由此获得升级。
在员工自驱性方面,多点通过OKR让公司目标与员工目标对齐,员工在工作中有了更多自主性,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在组织协同方面,OKR提供了更透明的机制以降低沟通成本,通过查看OKR以及OKR对齐视图,团队成员之间对新业务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并在聚焦问题与风险集中讨论中,提高了组织效率。
具体到创新业务的探索上,引入OKR后,多点脱离了单一考核工具KPI的桎梏,其将OKR和绩效考核脱钩,允许试错,鼓励员工制定激进的、充满挑战的目标,激发了灵活的创新空间。
经过在北极星团队内部的验证、以及外部企业的落地后,北极星OKR已经成为企业实践OKR的利器——在提供工具的同时,北极星的TCM教练团队还提供丰富的OKR实践经验,能真正帮助企业用户落地OKR。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