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8年,这家农业“独角兽”让“飞行”改变新疆棉花产业 |U30
“每到棉花收获季,棉农在采收前,都会使用无人机喷洒棉花脱叶剂,如此处理后的棉株,更易于被大型机械采收,棉絮中杂质的含量也大大降低。”
谈到无人机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场景,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告诉福布斯中国,现在新疆棉花因产能庞大,已经离不开高度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生产方式。2020 年,全新疆已有约 80% 的棉花由机器采收,其中 75% 的棉花都是由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来管理。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龚槚钦,做过凤凰卫视特约海外记者,也曾是国家地理制片人。2013年9月,他加入极飞科技,成为联合创始人。2018年8月2日,龚槚钦入围“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对于加入极飞科技的契机,龚槚钦笑谈道,其实源于一次“投诉”。早年,他在澳大利亚因拍摄纪录片需要,自己DIY了一台捆绑镜头的无人机,结果却意外丢失了。机缘巧合的是,这台无人机就出自极飞科技。回国后,他马上找到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我们见面后,一直聊到深夜,我意识到极飞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用飞行改变世界。” 龚槚钦说道。
与新疆结缘
回到新疆棉花的话题,龚槚钦说,自己加入极飞科技之初,公司的无人机业务在不同领域都有探索。例如,与顺丰合作物流无人机、与中国科考队合作无人机巡查等。“无人机能够做的事,我们都做过,包含空中成像、精准投放、空中表演3个方向。”他说道。
农业无人机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提及与新疆的结缘,龚槚钦又说了一个故事。2013年,团队应一位新疆朋友的考察邀请,前往新疆。在调研中,发现有棉农会使用无人机,并挂上水瓶喷药,这引起了创始团队的好奇。 他说:“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棉农为什么会考虑使用无人机,但当我们一靠近棉田,就立刻被棉花脱叶剂(主要成分是乙烯利)那种刺激性极强的气味呛得不行。”
“试问谁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呢?我们一下子就意识到,一定要让无人机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才行。” 龚槚钦回忆道:“最终,团队商量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其他业务都砍掉,全身心投入到农业中,因为我们都觉得,无人机在农业里可以做的事情足够多,也足够能安放我们的理想。”
龚槚钦感慨道,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保持好奇”这一种特质非常重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机会在哪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一家广东的科技公司,为什么会千里迢迢到中国另一端的新疆来。这种冲击和成就感,自己现在想起来仍然激动万分。”
直到现在,龚槚钦每年都会去新疆,他说:“那里不仅是极飞的起点,也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挖掘。”
用“飞行”改变新疆棉花
8年以来,极飞科技的各类先进技术和产品已经被应用于新疆棉花种植的多个环节。例如,遥感无人机能够为棉田拍摄高清数字地图,而物联网设备则在田间地头记录着棉花的生长、采集土壤和气候数据。新疆棉户不再需要亲自下地,简单地通过手机和电脑设备,就能实时监测棉花的生长状况、识别是否有病虫害发生。
棉农与农业无人机
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极飞农业无人机也帮助农民高效、轻松地进行施肥和喷药,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或促进棉花的脱叶成熟。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新疆农民的工作负担,也降低了由于人工喷药所导致的农药中毒风险。
同时,在新疆的棉花田里,人工智能也实现了落地,让新疆棉农做出更科学的生产管理决策,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借助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农民通过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就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播种、棉田里哪块区域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及每一块棉花需要喷洒的药量。
除此之外,新疆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现在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重复、繁重的劳动。同时,农业也是一个大规模依靠微薄利润的工作。如果种植规模太小,就谈不上经济效益,所以只有通过技术提升效率,让管理者能够同时管理更大的农田面积,才能有钱赚。所以,极飞科技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可以带来巨大的帮助,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借助科技赋能,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成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
根据市场调研,中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环节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只有7%左右,相比种植和收获环节超70%的机械化率,管理环节仍然相当落后。
因此,极飞科技将农业管理技术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进入农业领域以来,公司不仅进行农业无人机的研发,还陆续研发了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农业无人车、智慧农业系统、农机辅助驾驶仪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龚槚钦说:“从2017、2018年开始,极飞科技就不只是一家农业无人机公司了,而已经成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了!”
尽管极飞科技已经有六大产品线,但是农业这个市场还有很多场景需要科技提供解决方案。龚槚钦说:“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灌溉、更全面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物理除草、精细采收娇嫩作物等等。”人们只要多到农田里面走一走,就会发现很多不对劲的地方,极飞科技希望用技术手段和智能化去减少那些繁重、重复的劳动,让农民将更多时间花在管理上,而不是一味地辛苦干活。
如今,极飞科技通过建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已在中国架设了超过2,300个RTK导航基站,覆盖超过35,000个农村,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精度农田导航网络,推动了世界农业的数字化进程。
另一方面,极飞科技凭借完善的软硬件平台建设能力,能够为中国的农场提供全套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引入极飞智慧农业系统,农场能够精准管理生产规划和执行。例如,记录不同生产阶段所涉及的地块、种肥农资耗材、农业设备使用情况等,农场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后台,就能实时监看选中地块的农事记录,并根据农机设备记录的作业面积、施肥施药量、亩收成量等数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今年,3月16日,极飞科技完成了由高瓴创投投资的超3亿人民币C 轮融资。高瓴创投此次的投资,是对去年11月极飞科技获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创新工场、成为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广州新兴基金等机构12亿人民币融资的追加投资。由此,极飞科技在半年时间内,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记录。
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
对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龚槚钦的回答简单明了,就是扎根于农业的发展基调。“同事们无论是研发还是其他岗位,都常年坚持在田间地头工作。我们内部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高大上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我们的工程师如此,我们的AI亦如此。”
现在,极飞科技的“农业智能大脑”通过长年收集大量地里作业的数据、环境数据等等,并结合作物科学的数字建模,逐步训练AI的分析能力,从而为农田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和技术支撑。希望能通过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对低成本、优质的食物的需求。
最后,关于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龚槚钦表示:“在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人类对粮食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之下,无人化技术是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力量。”极飞科技以“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这意味着公司所做的技术革新自然承担着社会责任,是为了农业更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
原文标题:坚守8年,这家农业“独角兽”让“飞行”改变新疆棉花产业 |U30
未署名北极星OKR原创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北极星转载仅供读者辩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