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的3个原则

绩效评估是管理者经常要面临的人事决策之一,也是管理者引领团队的五项关键任务之一。如何找到一个好指标,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01·评估必须系统开展,不能单凭直觉

 

要坚持高目标和高绩效,就必须系统化评估下属设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能力。当管理者指派工作、调配人力、建议工资幅度和升迁名单时,他其实都在根据对下属及其绩效的评估来做决定。因此管理者需要系统化的评估方式,否则他就会浪费太多时间做决定,而且仍然依赖直觉而非知识来做决定。下属也必须要求主管制定这些决策时是出于理性,而不是单凭直觉行事,因为这些决策说明了上司对他们的期望以及重视的目标。

02·评估必须基于绩效,而非个性和潜能

美国企业界越来越流行系统化的管理者绩效评估。许多评估程序都必须借助专家的协助,而且通常都是心理学家,把焦点放在开发个人潜能上。这种做法或许合乎心理学,却是很糟糕的管理。

评估应该是主管的责任,也永远都应该把焦点放在改善绩效上。评估下属及其绩效,是管理者的职责。的确,除非亲自评估下属,否则他无法履行协助和教导下属的责任,也无法尽到对公司的责任,把对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评估程序不应困难和复杂到必须委托专家来进行,因为如此一来,管理者不也是在放弃职权,规避责任吗?

评估必须基于绩效。

评估是一种判断,总是需要有清楚的标准,才能下判断;缺乏清晰、明确的公开标准而做的价值判断是非理性而武断的,会腐化判断者和被判断者。无论多么“科学化”,无论能产生多少“真知灼见”,强调“潜能”、“性格”和“承诺”的评估方式,都是在滥用评估。

针对长期潜能所做的判断是最不可靠的。一个人对别人所下的判断通常都不值得信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人的潜能了。许多人年轻时潜力无穷,前程似锦,步入中年后却庸庸碌碌,平凡无奇。也有许多人原本只是平凡无奇,40岁以后却成为耀眼的明星。试图评估一个人的长期潜能,简直比蒙特卡罗的赌盘更没有胜算。而且,评估制度越“科学化”,预测错误的风险就越大。

 

03·评估必须聚焦于员工的优势

最大的错误是试图根据缺点来做评估。

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他所没有的能力来完成任何事情,一个人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而能达到任何成就。每个人只有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实践,才能有所成就。

因此,评估的首要目标必须是让每个人的能力能充分发挥。

只有当一个人的长处为人所知,并受到赏识时,提出以下的问题才有意义:他必须克服哪些缺点,才能发挥长处,有所进步?一个人希望做得更好、懂得更多、表现得不一样,这些需求都非常重要,必须达到这些目标,他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强者。

绩效考评通常要求上级关注下级的短处,这会破坏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把管理等同于医疗,上下级之间就会几乎无法长期共事。

有成效的管理者通常会有自己独特的考评形式,首先是列出自己期望考评对象在旧职和现职做出什么样的重大贡献,以及他们一贯以来对照这些目标取得的绩效,然后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他/她在哪个方面已经干得很好?”

2)“所以他/她可能在哪个方面干得很好?”

3)“他/她要想充分发挥长处还需要学会哪些东西?”

4)“如果我有儿女,愿意送到他/她手下去吗?”

①“如果愿意,为什么?”

②“如果不愿意,为什么?”

这样的考评显然比普通的形式要深入得多,但它关注的是人的长处,是从这个人能干好什么事开始的,将其短处则视为充分发挥长处以及做出成绩、取得成效和实现目标所面临的限制条件。

上面这些问题当中只有②不是关心长处的。下级,特别是那些聪明、年轻和志向远大的下级,通常会将有魄力的上级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一个富有魄力但品德败坏的管理者,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最容易造成品德败坏和最具破坏力的。这样的人最好是单干,就算是在组织内工作,只要没有指挥权,可能也还可以容忍,但一旦手中握有权力,就会在组织内造成破坏。因此,这是唯一一个短处本身既重要又相关的领域。

品德正直本身并不足以成事,但品德败坏一定会坏事。只有在品德这一个领域,只要存在问题就应当做出否决,而不是把它当作绩效和长处的限制。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