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文档
  3. OKR常见问题归纳
  4. 一把手是否真正拥抱OKR?

一把手是否真正拥抱OKR?

一把手是否真正拥抱OKR

看三点:

第一,公司一级的OKR是不是他亲自带领大家一起做的;

第二,每周是否review 公司OKR进度;

第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用OKR

推行OKR需要一把手非常在意「人」,在意「组织」。

因为OKR和KPI有一个本质区别是:OKR关注人,而KPI关注事。

OKR靠关注人来实现事的目标,而KPI把人和事割裂开来。

只要一把手真正关注人,那么他拥抱OKR非常自然,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

如果一把手只盯着业务数字,那么他从骨子里只喜欢KPI,因为那是他想要的东西。

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千真万确啊!

OKR往下推广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有了一把手的拥抱和支持,OKR往下推广需要注意什么?

我觉得有三点非常关键。

第一,制定过程的全员参与

即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必须都参与OKR制定会议,并且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OKR的决议不是老板做的,凡是老板自己闷在屋子里写出来的OKR,最后都是失败的。

先不说决定是否英明,首先参与者不会觉得自己是某个事情的owner,只是觉得自己被安排要去完成任务,哪里来的积极性主动性?

真正的OKR制定过程是老板提供信息,引导大家一起制定出来的。

只有这样制定,真正的KR责任人才会有主动性积极性,在后续的工作中才有主人翁意识,也会迸发最大的激情和潜力。

第二,频繁Review

做了一个很好的OKR,但是没有每周review,OKR必然落空。

这就像你自驾远航,你需要不断比对自己和目的地的相对距离,方向,看看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我在刚开始学会开车的时候,曾经有惨痛的教训,因为听信一个路盲车友的带路,当天走错了400公里!

这也是启发我在百度地图上发明「双屏导航」的根本原因 —— 我希望在任何时候都看到自己现在和目的地的相对距离。

这个发明已经影响了高德、腾讯地图的设计,看看未来会不会影响谷歌和苹果地图。

如果两三个月做一次OKR的制定,但之间从来不review,这个OKR还是落空的。

第三,自己每天用

一件事怎样才能深入人心,就是让这件事使之受益。

我一开始只是帮助其他团队实施OKR,但总觉得有问题。

后来当我在生活、工作中开始尝试使用OKR时,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 原来OKR是需要自己多用。

我现在在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难题,都会第一时间用OKR做一次分析,找到目标和关键结果。

我在团队内部也在推广OKR,我们团队的周报按照OKR的精神呈现和review,我每周会花至少一小时和团队成员review周报。

不仅如此,我还按照OKR的精神为每日要事排序,写日报。

除了我之外,我也要求团队成员写日报,我每天review并给出反馈意见。

我们在相关部门的OKR火种小组实践中,也要求这个部门的总监和小火种们写日报。

开始肯定有很多不满意,但是耐心解释,仔细辅导之后,都会感受到其中的好处。

最明显的好处是,他们知道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组员,提升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了。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